梨樹落花時,謹防梨頸蜂偷襲新梢
梨莖蜂(又叫梨梢莖蜂或梨莖鋸蜂)從梨樹的次要害蟲衍變成主要害蟲。梨莖蜂俗稱折梢蟲、剪枝蟲、剪頭蟲等。屬膜翅目,莖蜂科。分布在中國各梨產區。是梨樹主要害蟲之一。主要為害梨,也為害棠梨等。梨莖蜂一年發生一代,幼蟲蛀食嫩梢髓部,被害梢變黑枯死。
為害癥狀
梨樹初花期,成蟲用鋸齒狀將嫩梢鋸傷,并在傷口處的髓部產卵,有時還幾個葉柄。鋸口以上嫩梢萎蔫下垂,風吹即落,被害部位從上自下慢慢干縮,造成梨樹葉幕不能早成形。
梨莖蜂特征描述
成蟲
體長9~10毫米,細長、黑色。前胸后緣兩側、翅基、后胸后部和足均為黃色。翅淡黃、半透明。雌蟲腹部內有鋸狀產卵器。
蟲卵
長約1毫米,橢圓形,稍彎曲,乳白色、半透明。
幼蟲
長約l0毫米,初孵化時白色漸變淡黃色。頭黃褐色。尾部上翹,形似"~"形。蛹全體白色,離蛹,羽化前變黑色,復眼紅色。
梨莖蜂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代,老熟幼蟲在被害枝橛下二年生小枝內越冬。
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梨樹花期時成蟲羽化。成蟲在晴朗天氣10~13時之間活躍,飛翔、交尾和產卵。低溫陰雨天和早晚在葉背靜伏不動。
當新梢長至5~8厘米,即4月上中旬開始產卵。產卵前先用鋸狀產卵器在新梢下部留3~4厘米處,將上部嫩梢鋸斷,但一邊皮層不斷,斷梢暫時不落,萎蔫干枯,成蟲在鋸斷處下部小橛2、3毫米的皮層與木質部之間產1粒卵,然后再將小橛上1、2片葉鋸掉。成蟲產卵為害期很短,前后僅10天左右。卵期l周。個體產卵量30~50粒。
幼蟲孵化后向下蛀食,受害嫩枝漸變黑干枯,內充滿蟲糞。5月下旬以后蛀入二年生小枝繼續取食,幼蟲者熟調轉身體,頭部向上作膜狀薄繭進入休眠,10月份以后越冬。成蟲具有假死性、群集性及趨黃陛,白天活躍,早晚及夜間不活動,停息于梨葉背面,陰雨天活動少。
目前防治存在問題
由于推廣無公害病蟲防治技術,禁用了高度高殘留農藥--氧化樂果(其內吸性較好,能殺死枝梢內梨莖蜂的卵和幼蟲),目前篩選出的內吸性較好的低毒低殘留的新型農藥吡蟲啉對梨莖蜂的殺傷力很??;特別是近幾年農村勞動力流失,多數果農對梨樹趨于粗放管理,不能及時剪除梨莖蜂危害的枝橛,不能及時處理冬剪枝條,致使梨莖蜂的危害逐年加重。
防治方法
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采取“剪、捕、粘、噴”相結合的防治技術,全面而系統地進行防治,以確保梨樹的生產安全。
1. 梨樹落花期,成蟲喜聚集,易于發現,即時在清晨不活動時振落捕殺。
2. 落花后即時噴布藥劑。常用藥劑有螺蟲乙酯+敵殺死防治梨蚜、梨木虱時兼治。
3. 幼蟲為害的斷梢脫落前易于發現,及時剪掉下部短橛。冬季修剪時,注意剪掉干橛內的老熟幼蟲。
4. 捕殺成蟲利用成蟲的假死性與群集性,早晚氣溫較低,成蟲不善于活動,群集于樹冠下部葉片背面,搖動樹枝,振落成蟲,進行捕殺。
5. 懸掛粘蟲板在梨樹初花期,每畝懸掛20cm ×30cm 黃色雙面粘蟲板 20~30 塊,均勻懸掛于1.5-2m 高的2—3 年生枝條上,利用粘蟲板黃色的光波引誘成蟲,使其被粘蟲板粘住致死。梨莖蜂密度大或沙塵覆蓋粘蟲板時,注意及時更換粘蟲板。結果表明:黃色粘蟲板對梨莖峰的誘殺能力強,對梨莖蜂防治效果好,僅靠這一種方法可完全控制梨莖蜂的危害。據大面積普查全縣平均每個黃色誘蟲板誘集梨莖蜂成蟲18.33頭。凡按標準掛黃色誘蟲板的梨園,其新梢被害率均在3.33%以下。
6.噴藥保護在成蟲盛發期,選用功夫、滅掃利、阿維菌素等殺蟲劑進行噴霧。噴藥要均勻、細致、全面,保證樹冠內外、葉片正反面均要噴灑到,消滅成蟲,減輕危害。